女同学从大连回来,原因却是父亲突然去世。看到她父亲的遗像,才知道,原来老艺人就是女同学的父亲。
我最近一次见到他,也是一个月前,那时候,他写了一部书,足足几万字,送到文联,路过我办公室,简单的聊了几句,后来,也看到了他的大作。
我认识他几年了,他可是地方知名的老艺人,他本是局长退休,退休之后,老有所乐,铜锣鼓钹,他一个人可以同时演奏,一人就顶得上一个锣鼓班子。
地方上,不少大型演出,甚至是春晚,都曾经看到过他的表演。
但是写书,却是第一次,我看了他的书,感到写得不错。
这部书,他很用心,题材也很有意义,乃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一部书,书中,讲述了地方人民,为了抗战,开办制药厂支援抗日前线的英雄故事。
为了写这部书,他以年近七旬之身躯,在外奔波三个多月,走访了一些当事人,知情人,前后历时四月有余,这才终于成书。
我前去拜祭他时,说起这事,同学却梗咽着说,是这书害了他。同学跟我说,父亲有点高血压,早上起来也测试过血压,并不是太高,但是,参加一个聚会之时,当他自豪的说起他自己历经千辛万△6,苦写出的这部书时。
得到的,却并不完全是赞许和褒扬,许是有那么一些人,并不理解他这种行为,并不理解他自己掏钱,到处走访,最后成书的这种行为,也不知道说了一些什么。他大约是生气的缘故,站起身准备走一头栽倒在地,脑溢血,却是再也没有起来。
得知事情原委,我在安慰老同学的同时,心中有着满满的苦涩和伤感。
伤感这个社会是怎么了?为什么抗日战争才过去这么些年,已经有人开始麻木了,居然不理解老人为了挖掘抗日事迹的付出,至少,我本人知道这件事之后,是相当感动的,也看过他写的书,觉得很有意义。
我也伤感,作为一个作者的不易,他千辛万苦,写了一部书,肯定是当成了自己的儿女一般,十分钟爱,被人诟病之后,自然是心中愤愤难平。
或许,你可以不理解作者的作法,或许你可以不欣赏作者的文字,但应该尊重作者的努力和付出。
同学一家,书香门第,并没有和任何人理论,也没有和任何人纠缠,默默地安排了后事,老人已经入土为安。
或许,正如我安慰同学所说,老人去得快,没有受到任何折磨,这应该算是冥冥之中对他付出的补偿吧,我们老家有个观点,但凡是去世很快的老人,都是积德行善,积有阴德的好人。
我想,他应该就是。
更新于 2022-08-17 03:30
A+
A-